详情介绍
《交通部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指出:“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政府对交通行业的整体监管水平。依托各类交通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综合运用行业管理信息资源,构建和完善交通行业的当前系统信用监管体系,加强对交通建设、养护与运输市场的有效监管,推进公路水路交通‘诚信行业’的形成和发展”。
1、三大核心业务系统
外勤移动执法系统
移动执法取证系统
执法处罚管理系统
交通基础数据的采集、更新和维护机制
交通执法数据库交换共享
交通行政执法资源数据整合建设为解决市级与远郊区县交通执法数据及市级与交通委、运管局、路政局、交管局、城管大队的行业基础数据、交通执法数据孤立、片面,不能集中,不能共享利用,外单位数据不能实时获取等问题而设计。
通过信息化数据标准的建立,实现共享数据中心库的建设,利用数据集成、同步手段,建立健全主题数据库,达到深度数据挖掘和高度数据利用。
系统逻辑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
系统一方面实现与市级、远郊区县各业务系统数据集成和共享,另一方面面向各委办局单位实现数据同步和交换。
增加现场执法取证设备,维护执法人员合法权益,降低执法风险,在加强队伍内部管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提高对执法车辆、执法人员的监管和考核力度,加强交通执法处罚过程监督的透明化;
统一市级与郊区县执法文书、执法依据、执法流程,促进交通行政执法处罚的标准化、规范化;
提升郊区县的交通行政执法处罚信息化能力,降低交通执法业务处理的成本,促进服务改进和效率提高,提高全市交通执法对外公共服务形象。
提高交通执法对外公共服务形象。
降低交通执法业务处理的成本。
加强了交通执法处罚过程监督的透明化。
为交通执法业务的绩效考核提供量化的数据。
2、节约政府执法成本
通过建设通行业违章数据资源整合系统以及配套的共享和交换机制,能够实现交通行业违章数据资源信息“多口采集、多部门使用”、“一次采集、反复使用”,将大大节约以往因各部门分头采集、录入、校验、维护相关违章数据信息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系统的建设将能进一步提高执法工作的办公执法效率,方便工作人员操作,优化并规范执法流程,增强交通执法力度和效果。
交通执法部门肩负着行政执法的组织协调和对运输行业的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对经营者及从业人员的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的职责,尤其是对于远郊区县违章处理数据和市级数据汇总,提高了交通执法效率;提高交通执法内部沟通效率,降低业务成本。